【主题】中国博士后制度与大学科研进步:来自中国经济管理学者的证据
【报告人】郑世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副主编)
【时间】2023年5月19日周五上午09:00-10:30
【语言】中文
【摘要】为加速培养和造就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中国于1985年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历经近40年,博士后制度对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搜集了“985”高校和“211”财经类高校经济和管理学科2553名全职学者简历信息与科研产出数据,首次评估了中国博士后制度对大学科研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历显著提高了学者在站期间和出站后的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并且该影响是长期持续的,对中国大学科研进步影响深远。学者通过博士后流动站进入到更高的学术平台,形成了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以及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促进了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产出。拓展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不仅有助于于学者自身科研水平提升,还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者、同期博士后以及入职学院在职学者产生溢出效应。本文的发现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政策含义,并可为博士后政策实施与优化提供参考。
【报告人简介】郑世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副主编。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兼任《产业经济评论》荣誉主编,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以及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s of Transi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50余项。荣获第四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中国信息经济学理论贡献奖、《光明日报》2017年中国智库成果奖等。